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雷慕沙著论老子的生平与学说(9)

来源:语言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认为不必再深究“道生一,一生二……”这段文字。老子并不是唯一谈及“统一体”或者“单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淮南子》中似乎也有普罗丁的观

我认为不必再深究“道生一,一生二……”这段文字。老子并不是唯一谈及“统一体”或者“单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淮南子》中似乎也有普罗丁的观点,尽管《淮南子》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要早于普罗丁好几个世纪:“一是万物的根源,没有什么可以与‘道’对等”;《We? kiao》①此书暂时查证不出,未译出。——译者注上说:“一是‘道’的本质,是天道的纯粹,是身体的起源,是数的本源。”在上述这些观点中,谁都承认单子是世界的本源,就如毕达哥拉斯所言,单子是世界万物的开端与结束,是全能的上帝智慧的创造,正如马克罗比乌斯(Macrobe,约370—430)所说:“这是至高的上帝的旨意!”

读者们大概不会愿意我在此罗列所有前人的相似观点,尤其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部分学者已经对此做出了研究,所以我更愿意去参考他们的著作,尤其是那些致力于证实毕达哥拉斯学派与柏拉图“理念论”有一致性的著作。②详见上文注释中提到的布鲁克(Brucker)的论文。不过,我不禁发现,老子所用的措辞不允许有丝毫无端的非难;然而,我们对毕达哥拉斯学派学者却有所责难,甚至是更无端地指向毕达哥拉斯本人。显然,中国哲学家只喜欢将数字作为意象或者将数字看作神秘符号,用以命名一些他们不能或者不想给出名字的事物。在解释老子的单子观点时,司马温公认为是“道”将虚无转为现实:对老子来说,二元代表两种元素——混沌与以太;他的三段式在这两个元素的基础之上还有“气”或者说是“和谐”,即中文的“和”,三者合一组成了世间万物。我不能担保这就是老子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数的学说被这般解释,是否与其他两种说法在程度上存在着同样的荒诞之处?后者要么将个人存在归于数字抽象存在,要么将最好的美德归于抽象数字与个人存在相结合的产物。对于老子,同样对于毕达哥拉斯来说,这只是一种将数字应用于玄学与神学的代数。我得承认,在中国包括在西方,有一些极其考究的学者都深入研究了数字玄学,并且有些占星家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滔滔不绝地谈论一些荒谬的想法。关于数的学说,确实存在一些深奥的注释,这些注释多为残本,但起初这些注释也许是智慧的、公正的,至少是有理可循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老子的教徒滥用其学说和名号与老子本人并无关联,所以我也仅仅借鉴那些最有智慧的人及那些最精通希腊哲学的人,那些被证实无可置疑的人;我们不能把毕达哥拉斯门徒的幻想归咎于他,那些针对毕达哥拉斯或其他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指责,往往都是针对其门徒们的,或者可以说是针对个别毕达哥拉斯学者而言的。

在这里最后再举《道德经》的一个段落为例,我认为这个段落值得探讨,因为没有哪个段落比这个更适合用来追溯作者所参考的来源。韩国英(Pierre-Martial Cibot,1727—1780)神父是第一个引用这个段落的人,但他在翻译的时候犯了些许错误,而意大利汉学家蒙突奇(Antonio Montucci,1762—1829)因为过度忠实于他的翻译,在其基础上又添加了几处错误。

先来看看译文:

你去看却看不到的东西叫作“夷”,你去听却听不见的东西叫作“希”,你的手要触碰但却抓不到的东西叫作“微”。这三件我们不能理解的事物混在一起,合而为一。在上面的那个并不闪耀,在下面的那个也不阴暗。这是个没有中断的链条,我们无法为其命名,属于“非存在”。它是我们所说的无形之形,没有图像的图像,是难以形容的。迎着它走去,我们看不见它的本源;跟着它,我们也看不见什么。凭借“道”的原始状态(也就是说在创世之前的虚无),来感知世间或者宇宙的存在,我们就会抓住“道”的关键所在。

原文为: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无,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像之像,是为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我认为,以上就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为字面的翻译;这个翻译与韩国英神父的翻译在许多点上存在差异。①Jean Joseph Marie Amiot, “Lettres sur les caractères chinois,”Mémoires concernant les Chinois, Nyon, 1776,p.300.但我不会只指出这些差异,有一个差异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那便是“夷”这个词的错误解读,三段式的第一个阶段,韩国英神父将它读作khi。这个误读使得他没能看到其中的问题,也误导了蒙突奇先生,为了得到一个最能看得过去的结论,蒙图齐扭曲了文段中的三个字的意思。他认为“夷”是赋予了宇宙存在的一股充满活力的力量;“希”意为清风;“微”则表示使者、使节。我们不难看出蒙突奇先生如此翻译的意图。正是他误导了三个资历最深的传教士:白晋神父、傅圣泽神父和马若瑟神父,是他让他们基于他们自己的价值系统着手研究所有中国古代文献,是他使得三位神父犯了不少错误,尽管他们学识深厚,动机单纯。然而这些错误对我本篇论文的撰写并无太大影响。我必须要说的是,蒙突奇先生的解释也同样是毫无根据的。用在这儿的三个词没有任何的意思;注释写道,它们只是中文的音译而已,即要么完整地发i、hi、wei的音,要么分别发首字母的音,要知道中国在阅读时是不会把它们拆分出来的,I,H,V。IHV,是“空”,或“无”的意思。需要这么理解,它不是相对于存在而言的,而是排除物质的存在:因为中国人常用“虚无”这类词代表精神,这些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真空”和“虚无”的意思;且我们太容易便相信那些中国的佛教徒,他们与道士们一样,都认为虚无是万物的起源,甚至否认了宇宙的存在;这正是术语中绝对无意义和绝对矛盾的地方,并且所谓的“无”,也就是“什么也没有”的意思,然而,他们只停留在质疑物质存在的层面,就像世界其他地方某些优秀的形而上学者一样;同时,他们也停留在定义这一思想上,正如一些犹太教教士,他们用消极的术语表达,认为我们的感官是无法理解什么是“虚无”的。②佛教徒区分18种“无”。如果通过这些词他们能够领会乌有,那将是十分稀奇的。梵语中与这个中文词相对应的是chounyata。详见Man-han-si- fan-tsi-yao, t.I。巴托神父 (Charles Batteux,1713—1780)让人们很清晰地看到了古代人对虚无和非存在之间也有根本区别。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网址: http://www.yyyjzzs.cn/qikandaodu/2021/0321/772.html



上一篇:有效促进文本语言品悟与表达训练
下一篇:方言与汉语方言研究的古典传统

语言研究投稿 | 语言研究编辑部| 语言研究版面费 | 语言研究论文发表 | 语言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语言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