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醒世姻缘传语言研究综述(5)

来源:语言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此外,在句法研究方面,学者们将《醒世姻缘传》中的句法研究与作者问题结合,通过对句法的研究进而考证《醒世姻缘传》作者身份。在句法方面研究主

此外,在句法研究方面,学者们将《醒世姻缘传》中的句法研究与作者问题结合,通过对句法的研究进而考证《醒世姻缘传》作者身份。在句法方面研究主要有“非蒲松龄说”“其他说”等。在“非蒲松龄说”方面,如刘玥在《从处置式比较〈看醒世姻缘传〉非蒲松龄所作》(2010)[35]中从句法的层面进行探讨,通过对处置式的穷尽式考察,将口语性较强的《聊斋俚曲集》与《醒世姻缘传》比较,认为西周生非蒲松龄。在“其他说”方面,李焱、池静莲在《从差比句的比较看〈醒世姻缘传〉的作者》(2003)[36]一文中,比较《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续金瓶梅》三部作品的差比句,通过数据量化分析,并结合汉语发展史和山东方言的现状,认为“在行文风格上这三部作品存在着较大差异,《醒世姻缘传》的作者应该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鲁东或鲁中的山东人。”

对《醒世姻缘传》句式的研究,不仅对我们分析把握近代汉语句式向现代汉语句式过渡的特点有所启示,对于研究句子结构发展的演变规律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还可以考释作者问题,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相关时期的小说研究也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醒世姻缘传》语言与文化研究

除单纯地对《醒世姻缘传》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外,还有不少学者在研究语言问题的同时还将其内在社会文化现象揭示出来,为存在的语言现象研究提供更好的背景支持。

(一)称谓关系

学者们从《醒世姻缘传》中出现的社会称谓入手,通过对社会称谓的分类、归纳与整理揭示明清时期各个阶级内部之间的关系。如贾娇燕在《〈醒世姻缘传〉社会称谓研究》(2008)[37]一文中以《醒世姻缘传》中的社会称谓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尽地分类描写,在对语言事实进行求证,填补研究空白的同时,还多角度地显示《醒世姻缘传》中社会称谓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因素。与此相同的,还有贾娇燕的《从〈醒世姻缘传〉职业称谓看明清平民阶层》(2008)[38],通过对《醒世姻缘传》中出现的职业称谓进行统计分析,从侧面揭示了明清平民阶层的总体状况和不同类型。还有从亲属称谓词入手的,如王姝茵的《〈醒世姻縁伝〉の非親族への親族呼称語についての考察:“大嫂”と“奶奶”を例として》(2017)[39]等。

(二)婚俗关系

学者们通过对《醒世姻缘传》中出现具有特色的方言词的研究,从而窥探明末清初时期的风土民情。如魏红在《从〈醒世姻缘传〉方言词看明清山东婚嫁礼俗》(2007)[40]中对《醒世姻缘传》中出现的与嫁娶有关的方言词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这些方言词来显示明末清初时期婚俗的特点,并揭示现代山东婚俗文化的来源和演变。从方言史的角度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可以更加细致深入地揭示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所存在的风俗文化现象,为后续《醒世姻缘传》语言学及文学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称谓关系与婚俗关系外,个别学者还对《醒世姻缘传》中出现的服饰词语、隐语、谐音等语言现象进行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文本语料的发展变化过程,并结合国俗语义学、民俗语言学等研究方法,探析语料背后的习俗惯制、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等人文信息。

五、《醒世姻缘传》语言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比较法

比较方法是研究汉语方言常见的研究方法,《醒世姻缘传》方言研究主要包括方言与方言比较,方言与现代汉语比较。

1.方言与方言比较

在汉语方言的研究中,将不同地区的方言进行比较,是窥探方言之间内部联系的重要方法。如李无未、刘富华、禹平在《〈醒世姻缘传〉与吉林方言词语探源》(2000)一文中将《醒世姻缘传》中所用的“土语”与今吉林方言词语进行对照,进而探究出吉林话与昔日山东话之间存在着的难以割断的近亲缘关系。秦存钢在《〈醒世姻缘传〉方言词语注释辨正》(2003)[41]中以鱼台方言词为参照,对黄肃秋先生的注释作出补充辨正,为进一步研究《醒世姻缘传》使用哪一类的方言土语提供材料,也为山东方言的分区在词汇上提供依据。王泽鹏在《〈醒世姻缘传〉的词语注释问题》(2005)[42]一文中将《醒世姻缘传》词语注释中认为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语境与现代方言重新探究其真实词义,进而准确地注释方言词语。此外,还有曹瑞芳、王晋桃、王恩建、贺卫国、董淑慧等人,运用方言与方言之间的比较,研究方言之间的关系及方言词语的补释问题。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网址: http://www.yyyjzzs.cn/qikandaodu/2021/0318/754.html



上一篇:杨飞云余丁倪军林笑初谈靳尚谊新展览自在途程
下一篇:浅谈如何运用戏剧规定情境创设幼儿语言环境

语言研究投稿 | 语言研究编辑部| 语言研究版面费 | 语言研究论文发表 | 语言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语言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