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岩土工程论文写作问题探讨(4)

来源:语言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笔者认为,题目应是根据正文内容取的,能精准概括正文内容又有别于他人论文题目,且尽可能简短的题目就是恰当的题目。 在学术讨论论文中显示与谦

笔者认为,题目应是根据正文内容取的,能精准概括正文内容又有别于他人论文题目,且尽可能简短的题目就是恰当的题目。

在学术讨论论文中显示与谦虚相反的态度难以达到学术交流的效果。 就学术论学术、实事求是进行学术讨论时,各方的地位必然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不随年龄、身份、名气、民族和国别变化的。

4 关于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

李文说道:反映科技成果的论文有正确性、确证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这些基本要求。 李先生在同一部著作(即《50讲》)里第29讲(“对‘基于水压率讨论土中孔隙水压力及有关问题’一文的讨论”)重申了这些要求。

笔者认为:可确证、客观和公正相对比较容易做到,但因为作者认识的局限性,完全正确虽不是绝无可能,却是较难做到的,完全错误也是可能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质疑争论(比如地球的形成及演变和地质构造就有若干学说和学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旧观点、旧理论、旧判断被新观点、新理论、新判断所取代。 当然,作者故意出错情同伪造,就是另一回事了。 虽然科技论文不完全满足这些要求的情况并不少见, 但像李先生的某些科技论文那样做的还不多见。

4.1 正确性、确证性和客观性方面

太沙基的孔隙水压力由水体水压强表达的有效应力原理显然不能解释基坑底突等在黏性土体中发生的现象, 因而对黏性土而言还谈不上正确性、确证性和客观性,李先生却通过在同一部著作(即《50讲》)之第14讲(“有效应力原理能够推翻吗”)中对他人提出水压率理论 (孔隙水压力由水体水压强表达的有效应力原理是该理论中的有效应力原理在水压率为1时的特例) 所用 “无知”、“无视” 权威、“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等批判言辞(详见3.1节),告诉人们不可以对其提出质疑和修正。 这样的立足点使文章的正确性、确证性和客观性大打折扣,事实上,李先生的文章既没有为太沙基的孔隙水压力由水体水压强表达的有效应力原理之正确提供新的证明,也没有为水压率理论之错误提供证明。

4.2 公正性方面

(1) 本世纪初,对于有人用渗透力和浮重计算有渗流土坡稳定性的做法,李先生的评价是:“有人偏要舍近求远,舍简就繁,将研究的对象改为‘土骨架’,引进‘渗透力’”[4](相应文章已列为李先生《50讲》一书之第5讲);沈珠江先生的评价是:“岩土工程界概念混乱现象最主要表现在渗透力或所谓的动水压力的应用上。 ……有人偏偏与 “科学崇尚简洁” 的原则背道而驰,舍简求繁地去发展考虑渗透力的边坡稳定算法,似乎还是什么创新的成果,岂不笑话”,“渗透力方法的鼓吹者把虚构的土骨架当作土坡稳定分析的对象,而不去分析真实的土体,其不合理性是不言自明的”。[5]两相对比可知,两位先生对那种做法的评价用词虽有差别,但在学术上都是持完全否定的观点的。 多年后,李先生认识有所变化,认为那种做法有时是简便合理的。 这原本也属正常,但他在《岩土工程学报》2019年第1期 “关于 ‘关于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2013)的讨论’的讨论”(以下称 “讨论之讨论”)一文中却只批评那位已故学者 “将对方说成一无是处,虚拟化”。

(2) 对于有人用渗透力和浮重计算有渗流土坡稳定性的做法,沈珠江先生虽然在后来所发评论中的某些用词不适当, 但在他持完全否定观点的情况下仍同意在其主编的期刊登载相关文章,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对此情形,李先生仍在其 “讨论之讨论” 一文中评论道:“在学术讨论方面,应当提供一个平等与开放的平台。 ” 通读其上下文可知,这并不是一种肯定的评价。

(3) 李先生在《50讲》之第27讲(“土力学中的渗透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 中对某标准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定义提出修改意见,但在同一部著作(即《50讲》)之第30讲(“再议水压率”)中却将他人提出孔隙水压力不同定义的做法批判为 “偷换概念”、“抄袭”、“篡改”(详见3.1节)。

这更会让岩土工程科技论文新作者难以接受: 难道科技论文连公正性也可以不顾,连正确性、确证性和客观性都可以不受质疑吗? 这当然是不可以的,因为如果每个岩土人都如此,岩土工程将停滞不前。 笔者认为,科技论文应做到公正、客观、可确证,并力求做到正确,观点应允许质疑,正确的观点是经得起质疑而不怕质疑的。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网址: http://www.yyyjzzs.cn/qikandaodu/2021/0214/655.html



上一篇: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研究进展
下一篇:社交网络中的抑郁症用户语言和行为特征分析及

语言研究投稿 | 语言研究编辑部| 语言研究版面费 | 语言研究论文发表 | 语言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语言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