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斟酌词句培养语感

来源:语言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斟酌词句是学习语文的精细功夫,是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精妙的语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得

斟酌词句是学习语文的精细功夫,是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精妙的语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得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课文中的妙词精句,善于引导学生品味,揣摩富有表现力的,或具有新鲜感的词句,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词句的个性,语言的风采,透过语言文字去感悟课文所蕴含着的思想感情,人文内蕴。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关键在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

一、引发想象,培养语感

语文课本中的名家名作语言精美,意境丰富,耐人寻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品词析句,领悟语言的内涵、意蕴。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懂得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难以懂得的词句。比如近义词替换,联系生活,借助上下文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等方法。本单元中《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歌中写道:“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品读第1小节中大树抖动手臂“唰唰”——像是黄叶道别的话音,第2小节中蟋蟀振动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第3小节中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叮咛。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丰收的歌咏,使学生品悟作者笔下,秋天的小生灵是如何的生动有趣,感受秋天的动态美。接着引导学生从拟声词“唰唰”“嚁嚁”“叮咛”“歌吟”等词想象黄叶、蟋蟀、大雁、秋风都说了什么。再进一步展开想象,秋天里,你还听到了什么声响?结合诗歌中运用的拟人手法体会秋天到处都能听到各种声响,这些声响像是种种动听的音乐。所以,走进秋,就像是走入辽阔透明的音乐厅。诗的语言奏响秋天的乐章,流淌在小读者的心田上,借助想象品味词句使学生亲近文本,进入诗歌的意境中,领略诗歌中流动着的美。

二、比较揣摩,培养语感

进行阅读教学时,深化字词的理解,领略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技巧,感知语言的丰富内涵是语文课堂中关键的一环。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重点词语的揣摩常常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而面对重点词的深挖细掘可以采用比较揣摩的方式体会作者用词的恰如其分。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使得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在指导生学习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段落时,引导学生静心思考:你认为哪个字或词用得好?指引学生质疑,如作者为什么说“紧巴”在墙上,而不写“趴”在墙上?从叶圣陶爷爷写爬山虎攀爬时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你能体会到什么?……让学生通过更换意思相似的词语进行比较,细细品词,于细处着眼,发现作家眼里的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得心应手地描绘得惟妙惟肖,需有一双观察细致入微的慧眼,还需要细心雕琢,恰当用词。如叶圣陶爷爷这般推敲词句,不渲染、不铺陈,点到为止。在教师引领下,经过一番斟词酌句,爬山虎的脚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也感受到作者对爬山虎、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语言描写的奥妙,从而把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使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写文章时如何准确生动地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又如教学本单元中的《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这首诗展现了深秋时节黄昏江面的美景。古诗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两幅幽静恬美的画面,夕阳西沉,晚霞映照江面;明月初升,露珠晶莹。指导学生理解品读“一道残阳铺水中”时,教师让学生边读边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接着用课件展示夕阳西照江面美景,在学生边读边感知古诗中描绘的情景时请学生说说哪个词用得好?抓住“铺”这一个字细读,为什么诗人不用“照”而是用“铺”呢?由此引发比较推敲,使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领悟到“铺”更贴切地写出“残阳”接近江面,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给予人柔和、亲切的感受,也从中领会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即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三、形象感知,培养语感

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名篇名作,文质兼美,阅读时,为了透过语言文字引领学生理解感悟课文中所描绘的具体画面,所表现的形象或场景,进一步深化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运用修辞的表达效果,需要恰当地运用形象感知,可以调动多种感官,直观感受,使课文所抒写的形象鲜活生动,立体可感。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品味自然水到渠成。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网址: http://www.yyyjzzs.cn/qikandaodu/2021/0622/996.html



上一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下一篇: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效果的

语言研究投稿 | 语言研究编辑部| 语言研究版面费 | 语言研究论文发表 | 语言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语言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