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从汉英语言的对比简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3)

来源:语言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结束语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着中西语言文化交流、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最重要工具,带有思维的深刻印记。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

3 结束语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着中西语言文化交流、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最重要工具,带有思维的深刻印记。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过,“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西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4]。中式思维讲求和谐统一,注重经验和整体归纳,对应了汉语注重意合、语法结构相对松散的特点,对单句个体模糊处理,依据语境经验和悟性,追求整体语义的和谐。而西方重视逻辑的严密性,强调个体特点从而对事物进行细致分析,这种分析型的思维观体现在语言上,就有了英语这样讲究细节而富有形态变化的分析型语言。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汉英语的差异还是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客观必然,二者并无优劣之分,不该因个人偏好而否定其他语言或思维方式所具有的特点。比较分析汉英语言的差异有助于加深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

[1] Pribram Patterns of Thought[M].Washington:Public Affairs Press,1949.

[2] 纪玉华,许其潮. 再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评国外跨文化交际学教科书对语言相对论的讨论[J]. 外国语言文学,2003(4):59.

[3] 沃尔夫. 作为精确科学的语言学[C]//高一虹,译. 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220-221.

[4]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增订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337.

[6] Samovar L,Porter between Cultures[M].New York:Wads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5.

[7] 沃尔夫. 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C]. 高一虹,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8] 王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才智,2018(33):212.

关于思维方式,Karl Pribram 曾指出“一个社会群体所普遍具有的思考模式,可以称为这个社会的思维方式”,“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及和睦关系之所以受到了阻碍,不仅仅是因为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其实更大程度上来说是由人们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即人们在阐释知识源和进行条理清晰的思考时所使用的方法上的差异造成的”[1]。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最主要工具,在反映思维的同时也间接影响了思维和思维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这在其使用的语言中有着清晰体现。也没有既定的词语去描述它,直到后来人们使用the Internet(交互的网络) 来指称这一概念,甚至Tai Chi(太极) 、dim sum(点心) 、guanxi(关系) 等源于中国的词汇也在进入西方的认知范畴后,也作为外来语被直接收入英文词汇。由此可见,语言既是思维的重要载体,其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思维的发展,同时又是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思维的拓展而不断发展。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 汉英语言对比分析及其对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反映长久以来学界对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分歧,综合归为五类:1) 语言、思维等同论;2) 语言决定论;3) 思维决定论;4) 语言思维各自独立;5) 语言和思维先分后合。其中以Sapir和Whorf为代表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最有影响,该假说包含“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两个基本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的“语言决定论早已是被语言学家抛弃了的话题”[2],在此不做赘述。而对主张语言影响思维的“语言相对论原则”,Whorf曾做如下说明:我所说的“语言相对论原则”(linguistic relativity principle),……就是使用明显不同的语法的人,会因其使用的语法不同而有不同的观察行为,对相似的外在观察行为也会有不同的评价。……也势必会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不同的世界观。……从而由每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发展出一种清晰的科学世界观。……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语法导致了(caused) 科学的产生,它只是影响了(colored) 科学。科学产生于该语系之中,是因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刺激了世界上某个地区的商业、度量制度、制造业以及技术革新,而在那个地区,该语系的语言占了主导地位[3]。个人认为,社会群体思维方式的形成是漫长而缓慢的历程,受历史、自然、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和思维的最主要工具,是思维内外传递的主要载体,无论是一种知识源的内化还是思维的外化表达或内部重构,都可能会因语言这种主要载体本身的局限性而受到限制。然而语言并非思维传递的唯一载体,当人们通过声音、图像、体验等其他途径打破语言的限制拓展思维后,又可以使用原有语言对思维进行描述和重建,从而丰富语言本身。举例来说,“汉堡”“手机”等词起初不存在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人们对这些事物毫无概念,但当人们认识或体验这些事物后,会用语言描述思维中已形成的概念,用现有语素给新事物命名,进而丰富汉语词汇系统。在互联网诞生之初,英文中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语言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思维方式上的差异,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语言之间的对比可以得到体现。英语在现代西方最为通用,故选其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接下来从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表达、文字五方面将现代汉语和英语进行简单的对 语音与英语相比,汉语没有复辅音,音节中元音占优势且有声调,这使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整齐,又因为元音是乐音,配合声调使得音节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所以汉语的语音音乐性较强,追求和谐感。而英语的复辅音打破了音节的整齐性,侧重单词个体的表现,缺乏声调变化的英语在发音时呈线性,而非汉语的面性,反映了西方的线性思维方式 词汇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通过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双音节词居多,还有一些四字格的成语或词语,结构整齐,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和节奏感,深得国人喜欢,这体现了中国人在思维上注重整体,讲求一致的特点。英语的单词音节数参差不齐,在这方面并无特别偏好。此外,现代汉语有一种特殊的构词方式——反义复合词,即由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单音节语素组成的合成词(如“矛盾、动静、迟早、忘记、反正”等) 。用两个意义完全相反的语素构词表意在英语中极其少见。这种独特的构词方式正体现了中国人辩证的世界观以及在矛盾中求和谐的方法论,体现了中国人在思维上避免走极端的中庸性、模糊性、求同性的特点。同样,英语词汇系统中也有汉语所不具有的语言现象。由于英语对形式要求极为严苛,不同词性的同根词具有不同的词形变化。这是汉语这种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所不具有的特点,体现了西方思维方式重细节形式 语法众所周知,汉语缺乏形态变化,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依靠意合,英语则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依靠形合。在句式上,汉语以短句为主,单句结构与词和短语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复句较多且结构松散,主语常被省略,需借助上下文语境帮助理解。“在现代汉语句子的实际运用中,SVO(主动宾) 型的句子只见9%,其他汉语句子是以‘流水句’的形式出现。一个个句子按逻辑事理的发展加以铺排”[4]。而英语则依靠形式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动词、名词的不同词形变化都表示出了不同的语法意义,简单句中只能有一个核心的谓语动词(含并列谓语) ,其余的动词意义要以非谓语动词形式出现,许多修饰成分要在主句的基础上靠从句来完成,在整体上属于“树式”结构,严密而细致,与汉语的模糊松散形成了鲜明对比。以两组句子为例:1. 我买了六支钢笔,(钢笔) 一共三十元,(当我把钢笔) 拿回家(我) 一看,(钢笔) 都是(被) 用过的了。(括号为根据语境补充的成分,下同)I bought six pens which cost me thirty yuan. When I took them back home, I found they were second-hand.(划线为句子主干,斜体指代相同,下同。)2. 袭人道:“(我就算过了) 一百年还记着呢!(我) 比不得你,(你) 拿着我的话当耳边风,(我在) 夜里说了,(你在) 早起(后)就忘了。”“I’ll remember if I live to be a hundred!”said Aroma.“I’m not like you, letting what I say go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forgetting what’s said at night by the next morning.”可以看到,汉语句子的主语常被省略,一句话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或焦点成句,不用顾及主语一致与否、每句话中动词的多少,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语义却围绕着一个话题为中心紧密联系着,体现了中式思维虽模糊性强但重视整体性统一性,讲求悟性的原则。英语则频繁使用非谓语动词形式(可据此判断逻辑主语) 和从句,句子的主语除极特殊情况外绝对不能忽略,每一个带有词形变化的词都丰富地表达出时态、性、数、格等多种语法意义,这是西式思维重视形式、逻辑关系和细节表达的集中体现。如果说汉语是形散而神聚的语言,那英语就是从一条主线发散开来的一种语言。这体现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一个根本性的差异:中式思维重归纳,西式思维重演绎 篇章表达汉英两种语言在进行篇章表达时采用的策略与方法也不同。篇章表达是连续性思维的直接反映,因此,两种语言在篇章表达上的差异可以最为清晰地体现出中西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汉语谋篇布局讲究有理有据,起、承、转、合,迂回曲折,前有铺垫,首尾呼应,就像“1+1=3-1”一样,言有尽而意无穷,最后多维度的表达归于一点,画龙点睛,点明全篇的主旨要义。英语篇章则提倡直接表达,不用无关的信息掩盖真实观点,语篇按线性展开,通常包含导入、主题、支撑、结论四部分,切入主题后往往主题句先行,从一点发散开来,逐级论述,如“2=1+1”般直接准确。由此可见,中式思维注重归纳与总结,强调整体感故个体模糊性较强,而西式思维重演绎与分析,因注重理性而强调个体的清晰明确,从而有效服务于整体。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体现在语言表达的方方面面,例如,汉语地址由大到小,先姓后名,这充分体现了中式思维由整体到具体,注重“宗源”的方式;而英语地址从小到大,先自己的名字再家族姓氏,在思维方式上更注重个体差异和具体细节。正如李约瑟所说,“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与此相应,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5] 文字文字出现于语言之后,通过记录语言来最终记录和表达思维,是符号的符号,中英文字上的差异也可反映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汉字属于空间平面结构,从造字法上看,最早的象形字反映了中国人古老的形象性思维,而指示、会意、形声字在保留汉字本身的形象性外还保留了大量意义信息。汉字的偏旁部首大多有意义,这使汉字在视觉上有强大的表意功能。在书写时,汉语的字词之间没有空隙间隔,界限模糊,人们对词语的切分和理解依靠个人悟性与经验,凭借对语境和总体语义的把握来进行,这也是中式思维方式的鲜明体现。相对而言,英文属于平面线性结构,演化至今已经极为抽象,很难看出其表意功能,只余强大的表音性,反映了西方的抽象性思维方式。在书写时,词与词之间要留出空隙则体现了西式思维对个体和形式的重视。3 结束语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着中西语言文化交流、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最重要工具,带有思维的深刻印记。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过,“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西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4]。中式思维讲求和谐统一,注重经验和整体归纳,对应了汉语注重意合、语法结构相对松散的特点,对单句个体模糊处理,依据语境经验和悟性,追求整体语义的和谐。而西方重视逻辑的严密性,强调个体特点从而对事物进行细致分析,这种分析型的思维观体现在语言上,就有了英语这样讲究细节而富有形态变化的分析型语言。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汉英语的差异还是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客观必然,二者并无优劣之分,不该因个人偏好而否定其他语言或思维方式所具有的特点。比较分析汉英语言的差异有助于加深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参考文献:[1] Pribram Patterns of Thought[M].Washington:Public Affairs Press,1949.[2] 纪玉华,许其潮. 再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评国外跨文化交际学教科书对语言相对论的讨论[J]. 外国语言文学,2003(4):59.[3] 沃尔夫. 作为精确科学的语言学[C]//高一虹,译. 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220-221.[4]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增订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5]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337.[6] Samovar L,Porter between Cultures[M].New York:Wads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5.[7] 沃尔夫. 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C]. 高一虹,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8] 王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才智,2018(33):212.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网址: http://www.yyyjzzs.cn/qikandaodu/2021/0216/661.html



上一篇:语言与社会互动的典型意义
下一篇:地方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语言研究投稿 | 语言研究编辑部| 语言研究版面费 | 语言研究论文发表 | 语言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语言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